永璜是乾隆还没当皇帝时就生下的第一个儿子,但他活着的时候并不受父皇乾隆的喜爱。直到他去世后火牛配资,乾隆才追封他为定亲王。
1728年那会儿,皇爷爷雍正皇帝还在掌管大清,为了国家大事忙得不可开交。我爸弘历呢,是宝亲王,住在亲王府里,他亲妈富察氏那时候还只是王府里的一个格格。没过几年,富察氏在雍正十三年去世了,刚坐上皇位的乾隆帝就追封她为皇贵妃。
永璜是皇上的大儿子,乾隆十三年时,他代表长子身份给孝纯贤皇后办了丧事,但葬礼上他看起来不怎么难过。其实,那位皇后不是他亲妈,所以他没那么伤心也正常。可乾隆本来就不待见他,就借着这事儿训了他一顿,这样一来,他当太子的机会也就没了。
乾隆十五年的时候,23岁的永璜离开了人世,这让他的父亲弘历非常难过和懊悔。后来,他就把已经去世的大儿子永璜追封为和硕定亲王,并且把对永璜的愧疚都转移到了永璜的两个儿子身上,好好补偿他们。
咱们来瞅瞅和硕定亲王永璜这一脉的传承情况:
展开剩余89%【第二代:爱新觉罗绵德(1747-1786年)】
永璜的大儿子继承了固山贝子的爵位。
绵德出生那会儿,他的皇爷爷才37岁。皇爷爷对这个头一个降生的孙子,心里头别提多欢喜了。
4岁那年,我爸爸永璜离开了我们。
1759年,年仅13岁的绵德就被皇上安排结婚了。他的妻子不是满清的贵族小姐,而是乾隆皇帝第三个女儿的闺女,换句话说,是他的表妹。清朝那会儿,人们讲究早点结婚生子,还特别看重贵族血统,可就是没注意到近亲结婚可能会带来好多麻烦。
要是结婚第二年就能有孩子,那乾隆大概50岁时就能抱上重孙了。
到了1767年,乾隆才有了第一个皇曾孙,是绵德生的,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奕纯。
但是,1776年对绵德来说,生活有了个大转折。他因为在朝廷里和官员交朋友,这事儿被皇爷爷发现了,这可是个大错。所以,乾隆就把他的爵位给剥夺了,转而把永璜的爵位给了自己宠爱的孙子绵恩,让绵恩来继承。
乾隆四十二年,那事儿过了好一阵子,乾隆皇帝就给绵德封了个镇国公的爵位。
乾隆四十九年,因为绵德的长子奕纯生了乾隆皇帝的第一个玄孙载锡,立了大功,所以绵德就被提拔为了固山贝子。
1786年,已经40岁的绵德离开了人世。
【第二代:爱新觉罗绵恩(1747-1822年)】
绵恩是永璜的第二个儿子,他只比哥哥绵德小了28天出生。按朝廷规矩,爵位得传给正妻生的儿子。绵德是正妻生的火牛配资,而绵恩的妈妈是侧福晋。所以,一开始永璜的定亲王爵位就只能传给绵德了。
他是个非常勤奋的皇孙,还是个特别机灵的小孩,从小就很受皇爷爷的疼爱,乾隆对这个孙子也是格外关照。
同时,绵恩在乾隆时期是个大官,他做过步军统领、右翼前锋的头儿,还管着火器营,是个挺厉害的武将。乾隆皇帝很信任他,把全北京城的安全都交给了他,让他保卫京城。
当然,他也管过宗人府和八旗的一些事情。可他大哥呢,一次也没在朝廷里干过活,这差别还真是挺明显的。
乾隆四十一年的时候,因为大哥绵德犯了事被剥夺了爵位,所以绵恩就接过了老爹的爵位,不过降成了多罗郡王。
乾隆五十八年,因为在朝廷里工作表现出色,他被提拔成了亲王。
在嘉庆皇帝在位时,他当过皇帝身边的大臣、统领八旗侍卫的头儿,还负责管御书处。到了道光朝,就只让他做了宗人府的宗令。后来在1822年,他去世了,活了76岁。
【第三代:爱新觉罗奕绍(1776-1836年)】
这是乾隆帝生前见过的皇曾孙,他是绵恩的第二个儿子,也是永璜的孙子。
奕绍的爵位一路往上升:先是成了不入八分辅国公,后来变成了奉恩辅国公,接着又升为了多罗贝勒,最后承袭了和硕定亲王的爵位。
奕绍的堂哥奕纯,虽然是乾隆皇帝的长辈孙儿,但并未得到皇上的提拔,反倒是奕绍,在嘉庆和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,都担任了重要的官职。
在八旗军队里,奕绍当过镶红旗的护军头头、射箭高手大臣、镶黄旗汉军的统帅、正黄旗的护军统领、镶黄旗蒙古的统帅、又一次做了镶黄旗的护军统领、右翼前锋的统领,还管过镶黄旗觉罗学的事务,后来又是镶白旗蒙古的统帅、正蓝旗汉军的统帅、镶红旗满洲的统帅等等,职位调动有二十多次呢,嘉庆年间他一直在八旗军队的高官位置上换来换去。
嘉庆朝晚期,奕绍开始在朝廷里做事。他先后当过引路大臣、管銮仪卫的头儿,还奉皇上的命管钦天监里的算学事情。再后来,他还代理了崇文门的正监督。
奕绍被封为多罗贝勒后,嘉庆帝赏给他可以戴的三眼花翎,还让他同时当了领侍卫内大臣。
道光时期,尽管奕绍比皇帝叔叔道光还要年长6岁,但他依然得到了重用。他被派去负责西山健锐营的事情,后来又做了汉军的头儿。到了道光16年,他去世了,活了61岁。
【第四代:爱新觉罗载铨(1794-1854年)】
载铨是乾隆活着时见过的五个皇玄孙里的一个,他是奕绍的大儿子,同时也是绵恩的大孙子。
载铨原来是个侍卫。
嘉庆五年的时候火牛配资,给了他四品官的帽子作为奖赏。
嘉庆十年的时候,皇上赐给他了三品官员的帽子。
嘉庆十四年的时候,皇上赐给他二品的官帽。
嘉庆十五年的时候,载铨被派去乾清门当侍卫,第二年又被提拔为御前侍卫,就是专门负责皇帝安全的那种。因为嘉庆是载铨的叔祖父,所以他特别信赖载铨。
从嘉庆二十二年那时候起,载铨就当上了内阁学士,还同时管着礼部侍郎的活儿。他还被皇上封为了二等辅国将军。
道光那时候的载铨:
道光二年,皇上让他当了擅长射箭的大臣,还让他同时管理正红旗汉军。到了第二年,他的爵位升为了二等镇国将军。从那年十月份开始,皇上又派他负责火器营的事情,后来还让他管起了西山健锐营。
道光十一年的时候,他又被封为了没有实权的镇国公。
道光帝快不行的时候,选了个人来帮还没长大的咸丰皇帝,这个人就是载铨。虽然咸丰是载铨的族侄辈,但载铨其实比咸丰大了整整37岁呢。
在咸丰年间,他干了很多大官的工作,后来继承了爵位,降为了多罗定郡王,还得到了皇帝赏赐的三眼花翎。
步兵头头的办公地方也是归载铨管的。
咸丰三年的时候,他被提拔成了亲王,并且得到了亲王的全额俸禄。
咸丰四年,他离世了,当时61岁。
【第五代:爱新觉罗溥煦(1831-1907年)】
溥煦的爸爸是载铭,但因为载铨没有儿子,所以他就按照皇上的命令,过继给了载铨当儿子,继承了爵位,变成了多罗郡王。另外,溥煦还是永璜的曾曾孙呢。
溥煦和溥仪是同一辈的亲戚,可他们年龄差别超级大,足足有75岁呢,不过俩人都是乾隆皇帝的五代后的孙子。
道光时期:
1845年,溥煦得到了四品官的帽子,还被允许戴上花翎作为装饰。
咸丰时期:
按照皇帝的命令,他被过继给了载铨当养子。皇帝之所以这么下令,主要是因为载铨在咸丰朝时是负责辅佐皇帝的重臣,地位很重要。
过继之后,他得到了辅国将军的封号和二等侍卫的差事。到了下个月,他就继承了这个封号,不过降级成了多罗郡王。
他之前在咸丰年间还做过正蓝旗的族长头头。
清朝同治年间:
同治五年时,这位大臣被封了前引的官职。过了三年,他因为生病就请求停止领取自己的俸禄。但朝廷还是很照顾他,给了他一半俸禄。到了光绪皇帝即位后,他又出来干了一年多的活儿,可后来还是因为生病不得不离职。
他在光绪三十三年离世,活了77岁。
【第六代:爱新觉罗毓朗(1864-1922年)】
他是溥煦的第二个儿子,也是永璜的第五代孙子。
清朝光绪年间:
光绪二年的时候,他被赐予了花翎和二品的官帽。
光绪十二年的时候,他参加考试并且顺利过关,被皇上赐予了三等镇国将军的封号。
从光绪二十八年起,他就在宫里做事,挑起了大梁。他先后当过鸿胪寺的少卿、光禄寺的卿,还被封为了内阁学士,同时还兼职礼部侍郎的职位。
光绪年间管制变动后,毓朗做了巡警部的副手左侍郎。到了光绪三十三年,他老爹过世,他就继承了多罗贝勒的爵位。没多久,光绪帝还额外赏了他一份俸禄,让他拿双份工资。
到了光绪末年,他还当上了禁卫军的大头头,官位高得不得了。
在民国时期过世,那时他59岁。
【第七代:爱新觉罗恒馞(1907-卒年不详)】
关于恒馞,我们了解得不多,就知道在民国十一年,他继承了固山贝子的头衔。
他来到这个世界四年之后,清朝就不复存在了。不过,在皇亲国戚里头,爵位还是能一代代传下去的。
结语:恒馞有个儿子叫爱新觉罗启星,他出生在1927年火牛配资,但之后什么时候去世就不知道了。所以,和硕定亲王这一脉一直延续到了民国时候。永璜的后代挺多的,而且他的子孙里面有很多出名的人物。
发布于:陕西省炫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